钢企应掌握期货工具“演习”
2016-1-3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钢铁行业整体负债率进一步提高,银行借款同比减少,融资资金在流出,钢铁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10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总体的资产负债率为69.42%,有12家企业超过90%。
目前,钢厂最优先的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的库存量降低,减少资金占用,保现金流,先活下来。据了解,目前,唐山地区钢厂的铁矿石库存天数大多已降至15天以内。灵活地运用铁矿石期货能极大地优化企业的库存管理,增强竞争力。
现在,部分铁矿石贸易商已经充分利用期货或掉期来规避风险,钢铁企业也应逐步探索期货的套保操作,让采购更加精细化,增强议价能力。经过这两年的洗牌,基于抄底囤货的传统型铁矿石贸易商都已消亡,存活下来的要么资金特别雄厚,要么利用了期货工具对自己的库存进行了套期保值。
前些年钢铁企业靠着大批量采购能向贸易商提出一些(价格)折扣上的需求,现在贸易商通过期货工具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在价格下行时,可能不着急出货;在这种情况下,钢厂看着价格下跌,但买不到货,有时候还得被动加价。
与用期货“武装”的贸易商相似,在利用焦煤、焦炭和铁矿石期货进行库存风险管理方面,钢厂有两个操作方向。周耀臣表示,一方面,钢厂有铁矿石、焦炭等 原料的需求时,可通过期货市场买入套保(远期)来锁定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已有或即将有的原料库存,钢厂也可进行卖出套保。
期现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减少对行情的盲目判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期现结合模式。“通过某个点的判断总是有失误的,可能某次失误就会前功尽弃,期现结合,套期保值的风险是较小的,可以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
此外期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充分的、产业链式的套保功能,对钢铁企业而言,可基于原料的买入和产品端卖出,通过期货盘面实现“虚拟炼钢”。不过目前只有不到10%的钢企将期货纳入日常经营决策,开展产业链套保交易;约30%的钢企申请交割品牌,接受定金参与仓单制作,试水近月交割;其他60%的钢企仍处于观望之中,它们要么有传统优势,要么风险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