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两度发难
2016-8-8
7天之内,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两度发难。
8月4日,欧委会作出终裁,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产品实施税率为19.7%-22.1%的反倾销措施,并同时采取追溯征税措施。就在7月29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螺纹钢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实施税率为18.4%-22.5%的反倾销措施。而在5月份,在对中国热轧卷板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欧委会又对其发起了反补贴调查。
从实际情况看,钢铁行业正成为中欧贸易摩擦频发的重点领域。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至今年2月,在欧盟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共计15起贸易救济调查中,钢铁类产品占8起。
而从今年2月开始,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开始收紧“口袋”。
今年2月初,欧盟委员会发表谈话,呼吁中方采取措施削减钢铁产能。一周后,欧委会发布公告,决定对三类原产于中国的钢铁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对冷轧钢板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一个月后的3月16日,欧委会发布《保持欧洲钢铁产业可持续就业和增长》文件,提出欧盟将在对进口钢铁产品已经采取的37项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优先进口监管措施。
4月29日,欧委会再发公告,决定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预先监控措施,具体而言,即来自第三国的钢铁产品在进入欧盟自由流通时,需要出示进口监控文件,为此,进口商要预先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报进口,并获取该监控文件。这也意味着进口环节的增加和额外负担的产生。
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有关“不支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非立法性决议,建议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仍使用“非标准”办法。
5月13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卷板发起反补贴调查。
7月29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螺纹钢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
除欧盟之外,近期对中国钢铁产品频频挥起贸易保护大棒的还有巴西和越南。
7月份,巴西就对我国钢铁产品接连发起3起反倾销调查。越南曾在一周内连续作出对中国进口的钢坯、盘条和彩涂钢板采取保障措施的终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在全球钢铁产品出口量中占比过半的中国,其钢铁产品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首当其冲。
然而,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钢材产量为11.24亿吨,而去年全年的钢材出口仅1.12亿吨。对比中国的钢铁总产量,出口只占其约10%。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曾表示,中国的粗钢占全球近一半,产能达11.3亿吨,而铁矿石80%来自进口。去年全国钢铁出口一亿两千万吨,金额是612亿美元。全年进口铁矿石九亿五千六百万吨,金额是572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钢铁业不是外向型的。
中方发言人也曾多次指出,产能过剩是当前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由此造成的需求不振是各国钢铁产业普遍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而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无助于解决问题,相反,这会对正常的贸易秩序造成进一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