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以来,中国制造业景气度一路回落,如今已逼近荣枯线。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回落至50%临界点,创下近27个月新低。价格类指数大幅回落、需求扩张减缓是制造业PMI回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石油化工等行业价格明显下降,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降至年内低点,分别为50.3%和46.4%,比上月分别 回落7.7和5.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更是首次落至临界点以下。不过,购进端价格降幅大于出厂端价格降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游制造业的成本压力。
国内供需也出现了小幅下降。11月新订单指数为50.4%,环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低至44.3%与 47%,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且呈趋势性下降。订单疲弱传导至生产端,带来了制造业的生产放缓:11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9%,环比下降0.1个百分 点。
11月非制造PMI也降至53.4%,创下2016年6月以来的低点;综合PMI连续两个月下降至52.8%。三项PMI指数全线下降,反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
原材料与出厂价格双双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今年8月以来,制造业PMI一路呈现单边回落走势,尽管11月降幅有所收窄,但已落在荣枯线上,这是2016年7月之后首次到达这一临界点。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经济不确定性较大。11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整体符合“经济稳中微降”的预期,而逼近荣枯线则反映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价格类指数的大幅下降是本月PMI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降至年内低 点,分别为50.3%和46.4%,比上月回落7.7和5.6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厂价格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其中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出厂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较大。
张航燕称,11月价格指数的回落主要源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高位调整。“今年以来利润最好的行业大都是价格不断上涨的石油、钢铁等上游行业,这 部分行业受益于此前的去产能的快速推进,但其价格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11月这些行业出现明显回调,并带动了出厂价格的回落,实际上,近几个月来PPI已经出现了回落,预计未来这种下行趋势还会持续。”她说。
她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增速出现“倒挂”,极大挤压了下游企业的利润,而本月原材料价格降幅大于出厂价格,这有利于改善下游制造业的盈利情况。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也指出,11月的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本月回落幅度加快。从市场来看,11月份,钢铁、原油以及同原油相关的化工产品等重要生产资料品种,市场价格下跌明显,有利于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在他看来,11月新旧动能转换势头良好。当月高耗能行业PMI下降1.2个百分点至48.4%。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装备制造业PMI较上月回 升0.6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7个百分点;消费行业PMI回升 0.8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6个百分点。
“这表明当前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创新驱动为内涵的新动能正在成为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文韬说。
从规模上看,11月大型企业PMI为50.6%,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下。
张航燕称,近期来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在融资等方面积极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这有利于缓解不同规模企业 景气度的分化,“虽然政策的传导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看,中小型企业可能仍在荣枯线之下,不过政策的加码有望为中小企业的景气度改善提供支撑。”
进出口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11月的进出口景气度维持着低位运行。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7.0%和47.1%,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赵庆河表示,这表明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下,近期进出口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张航燕表示,“PMI中的进出口指数是一个先行的预期指标,其持续低迷反映的是,企业预期未来外贸形势会很严峻,觉得‘严冬’来了,不过至少从目前的数据上看,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外贸企业应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在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看来,订单类指数下降是本月制造业PMI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表示,11月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个 月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低至44.3%,表明制造业需求明显萎缩。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且趋势性下降,预示未来出 口增速可能显著放缓。
文韬指出,11月供需差距有所扩大。由于新订单指数回落相对明显,11月份,生产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间的差距扩大至1.5个百分点。与此相应,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
刘学智强调,应当注意由于订单需求显著走弱导致未来制造业生产放缓的风险。
11月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47.4%、48.3%。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
刘学智认为,这表明企业补库存意愿和用工意愿仍然较弱。“受补库存意愿减弱影响,进口指数降至47.1%,今年较快的进口增速可能难以延续,这也会传导至生产端。”
对于生产放缓,赵庆河介绍,受部分地区采暖季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因素影响,高耗能行业PMI降至48.4%,其中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制造业PMI均位于收缩区间,且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文韬表示,当前,北方地区正式进入采暖季,蓝天保卫战全面展开,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另外,部分季节性特征明显的行业淡季特征显现,因而生产增长势头有所趋缓。
张航燕表示,今年的环保限产相对去年更强调弹性,其实施更强调分类型分行业的精准施策,但这并不意味着环保的松懈,进入11月份,华北再次出现雾霾天气,部分高耗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
展望未来,文韬表示,预计12月份,国内需求有较强支撑,外部需求受节日消费带动可能具有一定回升空间,企业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趋于稳定。(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